嘉靖三十三年(1554年)四月二十六日,朝廷收到代王朱廷埼上呈的奏疏。奏疏中称,大同作为边疆重镇,地处寒冷荒凉之地,不仅自然环境恶劣,还多次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,导致粮食歉收,边疆储备严重短缺。朱廷埼对此忧心忡忡,决定将自己在大同府蔚州(今河北蔚县)等地代藩所拥有的牧马草场和肥沃田地,慷慨献给朝廷,以此产出充作边疆军饷。明代宗室素来依仗《祖训》的保护,在财物田产上极为自负,向朝廷索取极多,极少主动贡献。朱廷埼能有如此舍己为国之举,实属罕见,朝廷和皇帝自然对这位有远见的贤王倍加礼遇,不会亏待他。
史书记载:“丙申,代王廷埼疏言:‘大同边郡苦寒,频遭虏患,且岁比告歉,边储匮乏。请将祖遗大同府蔚州等处牧马草场、膏腴田,归之官。籍其岁入,输边给饷。’户部言:‘山西岁逋代府禄米二万有奇,请即以此田所入摘补。’上从其议,仍嘉王有让,赐敕褒谕。”(《明世宗实录》)朱廷埼此举,不仅为代藩宗室争得了声誉,更为自己赢得了朝廷的敬重。那么,朱廷埼这位贤王一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呢?
展开剩余83%朱廷埼,生年无详,乃代昭王朱充燿的庶子兼独子。虽为第一继承人,但根据《皇明祖训》嫡长子制度,需先受封郡王,待父亲年满五十方能晋封世子。嘉靖十四年(1535年)十二月十六日,朱廷埼被册封为泰兴王。嘉靖二十五年(1546年)二月,代王朱充燿奏请晋封朱廷埼为代世子。根据出土自代懿王墓的三方墓志推断,朱充燿应生于弘治十三年(1500年),彼时尚未五十岁,故朱廷埼晋封实为破例特赐。当年十二月,朝廷派彰武伯杨儒为正使,刑科右给事中孟廷相为副使,持节册封朱廷埼为代世子,其王妃陈氏也被册封为世子妃。次年十二月,代王朱充燿逝世,谥号昭,朱廷埼继位为代王。
朱廷埼在位期间,正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重新整合蒙古鞑靼部族,威震大漠的时代。蒙古的游牧经济对中原依赖极深,然而因明蒙长期对立,双方积怨深重,明朝断绝互市贸易。自嘉靖二十二年(1543年)起,俺答汗多次率兵南下,试图以武力逼迫明廷开放“贡市”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年),俺答汗从宣府与蓟州交界的黄榆沟破关入侵,兵锋直抵北京城下,京师震惊。明军凭借坚固的城防,坚守不退,蒙古军队只能在城外活动,连昌平天寿山上的明朝帝陵也未能幸免于难。最终,明朝被迫勉强同意通贡互市,蒙古军才撤出关内。这场战役史称“庚戌之变”,距土木堡之变正好百年。蒙古铁骑再度逼近京城,明朝屈服签订城下之盟,不免令人羞愧。嘉靖朝是明代边患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,北方蒙古鞑靼与南方倭寇并称“北虏南倭”。
大同作为北京西侧重要关隘,紧邻大漠,历来是蒙古入侵的重点。凭借洪武年间徐达奠定的坚实城防基础,及后续不断增筑的北关、东关、南关、聚乐堡、高山堡等外围堡垒,使大同成为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。尽管屡遭攻打,却始终未被敌军攻破。朱廷埼因此得以在大同城内安心治理,一方面废寝忘食、毁家纡国,另一方面也维护本支宗室及自身利益。
1、为宗室追讨积欠
明中期以后,宗室人口激增,宗室岁禄成了朝廷财政的沉重负担。至嘉靖朝,京城财政年开销约四百万石粮,而宗室岁禄所需竟达八百五十三万石,超过中央财政两倍。宗室人口密集的山西、山东、河南等地,已无力负担其供养。无奈之下,朝廷只能拖欠岁禄,导致宗室积欠不断增加,债务滚雪球般越滚越大,债主财政也难以为继。嘉靖年间开始,宗室多次集体上奏追讨欠款。嘉靖二十七年(1548年),身为代世子的朱廷埼奏请朝廷赈济代藩宗室,因积欠过多,许多宗室陷入困境。明世宗大度,于次年正月下令山西布政司拨付八万两白银救助,同时参考户部意见,利用输往大同的引盐收入填补宗室岁禄。
2、献银助边
嘉靖皇帝即位后着手纠正前朝弊政,严厉整顿官吏、减轻民负,政治逐渐清明,史称“嘉靖新政”。然其深受父亲兴献皇帝影响,迷信道教,沉溺长生不老之术,甚至在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“壬寅宫变”险遭刺杀。此后政务怠懈,迷信方士,耗费民力,财政陷入崩溃边缘。朱廷埼捐献家产助边非一时之举。嘉靖三十年(1551年)四月,朝廷因“庚戌之变”财政捉襟见肘,多位宗室献银助边,朱廷埼独捐五千两白银,数量居首。史料记载:“代王廷埼献银五千两,汝王祐梈献银三千两,德王戴墱献战马八匹、银一千两,徽王载埨、宁化王府辅国中尉知矣各献银一千两助边。赐敕奖谕。”(《明世宗实录》)
3、争夺宗室支配权
天顺五年(1461年),代藩襄垣郡国南迁蒲州。因内讧,镇国将军朱仕塈家族迁回大同,与本支大宗分隔。嘉靖三十年(1551年),襄垣王朱成鍨上奏,请朝廷将赐名敕书由大同直接改发蒲州,因蒲州远离大同,转颁不便。朱成鍨辈分高于朱廷埼四代,却未顾及其大家长身份,妄图争权。朱廷埼随即于当年七月上奏揭发朱成鍨冒封之罪。奏章中指出:“臣府郡王分封在南者七府,凡钦赐子名敕书,悉由臣府转颁,此定制也。今襄垣王成鍨朦胧奏请,以御名敕书径赐该府。按成化九年,襄垣王仕?与弟仕塈等讦奏不法,各降为庶人,仕塈发回大同。今子孙甚众,赐名原系一事,若径给该府,则住大同者将如之何?其余六群王府若悉比例奏乞,未免紊乱《祖制》。盖成成鍨听信拨置,以孽支冒封已革王爵,谓朝廷可欺,凡百求请皆可以计得者。”(《明世宗实录》)
发布于:天津市